手机APP下载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口译笔译 > 翻译学习课程 > 名师翻译讲义 > 正文

余光中先生谈中文"西化"(10)

来源:英语点津 编辑:melody   可可英语APP下载 |  可可官方微信:ikekenet

从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

余光中

新文学迄今已有六十年的历史,白话文在当代的优秀作品中,比起二三十年代来,显已成熟得多。在这种作品里,文言的简洁浑成,西语的井然条理,口语的亲切自然,都已驯驯然纳入了白话文的新秩序,形成一种富于弹性的多元文体。这当然是指一流作家笔下的气象,但是一般知识分子,包括在校的大学生在内,却欠缺这种选择和重组的能力,因而所写的白话文,恶性西化的现象正日益严重。究其原因,读英文的直接作用,看翻译的间接默化,都有影响。所谓翻译,并不限于译书与译文,凡举报纸、电视、广播等大众媒介惯用的译文体,也不无污染之嫌。有时候,文言也可以西化的。例如“甘乃迪总统曾就此一举世瞩目之重大问题,与其白宫幕僚作深夜之紧急商讨”一句,便是半吊子文言纳入西文句法后的产品。中文通达的人面对无所不在的译文体,最多感到眼界不清耳根不静,颇为恼人。中文根抵原就薄弱的人,难逃这类译文体的天罗地网,耳濡目染,久而习于其病,才真是无可救药。

我曾另有文章抽样评析成名作家笔下西化的现象,下文我要从目前流行的西化用语和句法之中,举出一些典型的例子来,不但揭其病状,还要约略探其病 根。我只能说“约略”,因为目前恶性西化的现象,交茎牵藤,错节盘根,早已纠成了一团,而溯其来源,或为外文,或为劣译,或为译文体的中文,或则三者结为一体,浑沌而难分了。

1、那张唱片买了没有?

买了(它了)。

(它)好不好听?

(它)不太好听。

2、你这件新衣真漂亮,我真喜欢(它)。

3、他这三项建议很有道理,我们不妨考虑(它们)。

4、花莲是台湾东部的小城,(它)以海景壮美闻名。

5、舅舅的双手已经丧失了(它们的)一部分的灵活性了。

西化病状很多,滥用代名词是一种。前面五句括弧里的代名词或其所有格,都是多余的,代名词做受词时更常省去。文言里的“之”却是例外:李白诗句“青天有月来几时?我今停杯一问之”正是如此。第五句整句西而不化,问题还不止于滥用代名词所有格。其实“还原”为自然的中文,无非是“舅舅的双手已经有点不灵了”。

6、一年有春、夏、秋和冬四季。

7、李太大的父亲年老和常生病。

8、我受了他的气,如何能忍受和不追究?

9、同事们都认为他的设计昂贵和不切实际。

目前的中文里,并列、对立的关系,渐有给“和”字去包办的危机,而表示更婉转更曲折的连接词如“而”。“又”、“且”等,反有良币见逐之虞。这当然是英文的and在作怪。在英文里,名词与名词,形容词与形容词,副词与副词,甚至介系词与介系词,一句话,词性相同的字眼之间,大半可用and来连接,但在中文里,“和”、“及”、“与”等却不可如此揽权。中文说“笑而不答”,“顾而乐之”,“顾左右而言他”,何等顺畅;一旦西化到说成“笑但不答”,“顾与乐之”,“顾左右以及言他”,中文就真完了。此外,中文并列事物,往往无须连接词,例如“生老病死”、“金木水火土”等,都不应动员什么连接词。句6当然应删去“和”字。句7可作“年老而多病”或“年老多病”。句8可以“而”代“和”,句9亦然。

10、(关于)王教授的为人,我们已经讨论过了。

11、你有(关于)老吴的消息吗?

12、(关于)这个人究竟有没有罪(的问题),谁也不敢判断。

介系词用得太多,文句的关节就不灵活。“关于”。 “有关”之类的介系词在中文里越来越活跃,都是about、concerning、with regard to等的阴影在搞鬼。前面这三句里,删去括弧内的字眼,句法一定干净得多。有人曾经跟我抬杠,说“关于老吴的消息”是听别人说的,而“老吴的消息”是直接得自老吴的,怎可不加区别?英文里 hear from和 hear of确是判然有别,但在中文里,加不加“关于”是否可资区别,却不一定。加上“关于”,是否就成间接听来,不加“关于”,是否就来自老吴自己,在中文里还作不得准。所以这一点“精密”还只是幻觉。

13、作为一个中国人,我们怎能不爱中国?

14、作为一个丈夫的他是失败的,但是作为一个市长的他却很成功。

15、缇萦已经尽了一个作为女儿的责任了。

表示身份的介系词早已渗透到中文里来了。其实在中文里,本来只用一个“做”字。句14大可简化成:“他做丈夫虽然失败,做市长却很成功。”句15也可改为: “缇萦已经尽了做女儿的责任了。”句13的毛病,除了“作为”之外,还有单复数不相符合,最自然的说法该是:“身为中国人,怎能不爱中国?”

16、(对于)这件事,你们还没有(作出)决定吗?

17、敌方对我们的建议尚未作出任何的反应。

18、对法西斯的暴政他(作出)强烈的抗议。

19、报界对这位无名英雄一致作出哀痛与惋惜。

20、兄弟两人争论一夜,最后还是哥哥(作出)让步。

在英文里,许多东西都可以“作出”来的:赚钱叫“做钱”,求欢叫“做爱”,眉目传情叫“做眼色”,赶路叫“做时间”,生火叫“做火”,生事叫“做麻烦”,设计叫“做计划”,决策叫“做政策”。在中文里,却不是这种做法。近年来,“作出”一语日渐猖撅,已经纂夺了许多动词的正位。这现象目前在祖国大陆上最为严重,香港也颇受波及。结果是把许多现成而灵活的动词,贬成了抽象名词,再把这万事通的“作出”放在前面,凑成了一个刻板无趣苍白无力的“综合动词”。以前 “建议”原是自给自足独来独往的动词——例如“他建议大家不妨和解”——现在却变成了“作出建议”综合动词里的受词。其实“建议”之为动词,本来就已是一个动词(建)加名词(议)的综合体,现在无端又在前面加上一个极其空泛的动词(作出),不但重复,而且夺去了原来动词的生命,这真是中文的堕落。近年来这类综合动词出现在报刊和学生习作之中,不一而足:硬牵到“作出”后面来充受词的字眼,至少包括“主动”、“贡献”、“赞叹”、“请求”、“牺牲”、“轻视”、“讨论”、“措施”等等,实在可怕!其实这些字眼的前面,或应删去这万恶的“作出”,或应代以他词。例如“采取主动”,“加以讨论”,“极表轻视”,就比漫不经心地代人公式来得自然而道地。

在现代英文里,尤其是大言夸夸的官样文章,也颇多这种病状:《一九八四》的作者欧威尔在《政治与英文》(Politics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: by George Orwell)里早已慨乎言之。例如原来可用单纯明确的动词之处,现在大半代以冗长杂凑的片语原来可说cause,现却说give rise to;同样地, show, lead, serve to, tend to等也扩充门面,变成了make itself felt, play a leading role in, serve the purpose of, exhibit a tendency to。欧威尔把prove, serve, form, play, render等一拍即合的万能动词叫“文字的义肢”( verbal false limb)。“作出”,正是中文里的义肢,装在原是健全却遭摧残的动词之上。

21、杜甫的诗中存在着浓厚的人民性。

22、台北市的交通有不少问题(存在人)

23、中西文化的矛盾形成了代沟(的存在)。

24、旅伴之间总难免会有磨擦(的发生)。

25、我实在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来香港(的原因)。

“有” 在中文里原是自给自足的大好动词,但早期的新文学里偏要添上蛇足,成为“有着”,甚至“具有着”,已是自找麻烦。西化之后,又有两个现象:一是把它放逐,代以貌若高雅的“存在”;一是仍予保留,但觉其不堪重任,而在句未用隆重的“存在”来镇压。这大概也算是一种“存在主义”吧。句21中“存在着”三字,本来用一个“有”字已足。不然,也可用“富于”来代替“存在着浓厚的”。至于句24末之“发生”及句25末之“原因”,也都是西化的蛇足,宜斩之。

26、截至目前为止,劫机者仍未有明确的表示。

27、《汉姆莱特》是莎士比亚的名剧(之一)。

28、李白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。

29、在一定的程度上,我愿意支持你的流行歌曲净化运动。

30、陈先生在针灸的医术上有一定的贡献。

英文文法有些地方确比中文精密,但绝非处处如此。有时候,这种精密只是幻觉,因为“精密”的隔壁就住着“繁琐”。中文说“他比班上的同学都强”,英文却要说 “他比班上的任何其他同学都强”。加上“任何其他”,并不更精密多少,就算精密一点,恐怕也被繁琐抵消了吧。英文的说法,如果细加分析,当会发现“任何” 的意思已经包含在“都”里;至于“其他”二字,在表面上的逻辑上似乎是精密些,但是凭常识也知道;一个学生不会比自己强的。同样,英文说“汉城气候比台北的(气候)热”,也不见得就比中文的“汉城的气候比台北热”精密多少。句26之首六字如改为“迄今”,意义是 一样的。句27删去“之一”,毫无损失,因为只要知道 莎士比亚是谁,就不会误会他只有一部名剧。句28如写成“李白是中国的大诗人”或者“李白是中国极伟大的诗人”,意思其实是一样的。英文“最高级形容词十名词十之一”的公式,其客观性与精密性实在是有限的:除非你先声明中国最伟大的人在你心目中是三位还是七位,否则李白这“之一”的地位仍是颇有弹性的,因为其他的“之一”究有多少,是个未知数。所以“最伟大的某某之一”这公式,分析到底,恐怕反而有点朦胧。至于“之一”之为用,也常无必然。例如“这是他所以失败的原因之一”,就等于“这是他所以失败的一个原因”,因为“一个原因”并不排除其他原因。如果说“这是他所以失败的原因”,里面这“原因”就是唯一无二的了。同样,“这是他所以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”,也可说成“这是他所以失败的一大原因”。

至于句29,有了句首这七字,反而令人有点茫然,觉得不很“一定”。这七字诀的来源,当是to a certain degree,其实也是不精密的。如果说成“我愿意酌量(或者:有限度地)支持你的……运动”,就好懂些了。句30里的“一定”,也是不很一定的。中文原有“略有贡献”, “颇有贡献”,“甚有贡献”,“极有贡献”,“最有贡献”之分;到了“一定的贡献”里,反而分不清了。更怪的用法是“他对中国现代化的途径有一定的看法”。附带可以一提,“肯定”原是动词,现在已兼营副词了。找真见人这么写过:“你作出的建设,肯定会被小组所否定。”前述“一定”和“肯定”的变质,在祖国大陆上也已行之有年,实在令人忧虑。

31、本市的医师(们)一致拒绝试用这新药。

32、所有的伞兵(们)都已安全着陆。

33、全厂的工人(们)没有一个不深深感动。

中文西化以前,早已用“们”来表示复数:《红楼梦》里就说过“爷们”、“丫头们”、“娼妇们”、“姑娘们”、“老先生们”,但多半是在对话里,而在叙述部分,仍多用“众人”、“众丫鬟”、“诸姐妹”等。现在流行的“人们”却是西化的,林语堂就说他一辈子不用“人们”。其实我们有的是“大家”、“众人”、 “世人”、“人人”、“人群”,不必用这舶来的“人们”。“人人都讨厌他”岂不比“人们都讨厌他”更加自然?句31至33里的“们”都不必要,因为“一致”、“所有”、“都”、“全厂”、“没有一个”等语已经表示复数了。

34、这本小说的可读性颇高。

35、这家伙说话太带侮辱性了。

36、他的知名度甚至于超过了他的父亲的知名度,虽然他本质上仍是一个属于内向型的人。

37、王维的作品十分中国化。

中文在字形上不易区别抽象名词与其他同性,所以 a thing of beauty和 a beautiful thing之间的差异,中文难以翻译。中文西化之后,抽象名词大量渗入,却苦于难加标识,俾与形容词、动词等分家自立。英文只要在字尾略加变化,就可以造成抽象名词,甚至可以造出withness之类的字。社会科学、自然科学的术语传入中国或由日本转来之后,抽象名词的中译最令学者头痛。久而久之,“安全感”、“或然率”、“百分比”、“机动性”、 “能见度”等词也已广被接受了。我认为这类抽象名词的“汉化”应有几个条件:一是好懂,二是简洁,三是必须。如果中文有现成说法,就不必弄得那么“学术化”,因为不少字眼的“学术性”只是幻觉。句34其实就是“这本小说好看”。句35原意是“这家伙说话太无礼”或“这家伙说话太侮辱人了”。跟人吵架,文绉绉还说什么“侮辱性”,实在可笑。句36用了不少伪术语,故充高级,反而噜苏难明。究其实,不过是说:“他虽然生性内向,却比他父亲还更有名。”16个字就可说清的意思,何苦扭捏作态,拉长到36个字呢?句37更有语病,因为王维又不是外国人,怎么能中国化?发此妄言的人,意思无非是“王维的作品最具中国韵味”罢了。

重点单词   查看全部解释    
tend [tend]

想一想再看

v. 趋向,易于,照料,护理

 
limb [lim]

想一想再看

n. 枝干,树枝,肢体
vt. 切断(树枝,手

 
tendency ['tendənsi]

想一想再看

n. 趋势,倾向

联想记忆
certain ['sə:tn]

想一想再看

adj. 确定的,必然的,特定的
pron.

 
exhibit [ig'zibit]

想一想再看

v. 陈列,展览,展示
n. 展品,展览

联想记忆
render ['rendə]

想一想再看

vt. 使成为,提供,报答,着色; 执行,实施

 
verbal ['və:bəl]

想一想再看

adj. 动词的,口头的,用言辞的,用文字的

 

发布评论我来说2句

    最新文章

    可可英语官方微信(微信号:ikekenet)

    每天向大家推送短小精悍的英语学习资料.

    添加方式1.扫描上方可可官方微信二维码。
    添加方式2.搜索微信号ikekenet添加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