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APP下载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初中英语 > 中考化学 > 中考化学真题 > 正文

2012年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

来源:可可英语 编辑:Ookamie   可可英语APP下载 |  可可官方微信:ikekenet


22.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、氢氧化钙、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,进行如下实验: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,搅拌,有不溶物;②过滤,向滤液中加入盐酸,有气泡产生.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,不正确的是(  )

A. 一定在碳酸钠 B. 可能有氢氧化钠 C. 一定有碳酸钙 D. 可能有氢氧化钙

考点: 物质的鉴别、推断;酸的化学性质;酸碱盐的溶解性。

专题: 常见物质的推断题。

分析: 根据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相互反应想现象,依据题干中明显的现象特征为突破口.(1)关键特征“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,搅拌,有不溶物”.(2)中“过滤,向滤液中加入盐酸,有气泡产生”,抓住这些特征可快速解答.

解答: 解:固体粉末加足量水,有不溶物说明有碳酸钙,滤液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,说明滤液中有碳酸钠,故固体粉末中一定有碳酸钠;

碳酸钙可能是固体粉末中就有的成分,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,故固体粉末中可能有氢氧化钠,可能有氢氧化钙,可能有碳酸钙;

故说一定有碳酸钙不正确.

故选C.

点评: 本题属于文字叙述型推断题,给出物质范围和实验现象,要求考生推出混合物中一定存在、一定不存在和可能存在的是什么物质.解答时以文字信息为序,寻找并抓住“题眼”,逐步分析“筛选”.这就要求考生熟悉这类题目的常见“题眼”,也就是解题的“突破口”.

23.甲、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.下列叙述正确的是(  )

2012年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

A. 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,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

B. 将甲、乙的饱和溶液从t2℃降到t1℃,析出甲的质量大

C. 将t2℃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,可采取降温的方法

D. t1℃时,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,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

考点: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;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;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。

专题: 溶液、浊液与溶解度。

分析: 固体溶解度曲线所具有的意义:

(1)根据溶解度曲线,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;(2)根据溶解度曲线,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;

(3)根据溶解度曲线,选择分离、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(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);并且,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(即曲线越陡,析出的晶体就越多);(4)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,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;并且,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.

可以据此以上几点来完成该题的解答.

解答: 解:A、比较溶解度时必须限制溶液的温度,否则不能进行比较,故A错误;

B、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,而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,所以将等质量的甲、乙的饱和溶液从t2℃降到t1℃,析出甲的质量大,如果溶液质量不相等,则难以判断,故B错误;

C、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,所以不能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,故C错误;

D、t1℃时,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,所以该温度下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,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,故D正确.

故选D.

点评: 解答这类题目时,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,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,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,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,以及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的方法等相关知识;然后,根据所给的实验、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,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,最后,按照题目的要求,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.

24.一定温度下,在下图所示装置中,固体X与气体Y反应.生成气态产物,当改变温度时该气态产物发生逆向反应,重新生成X和Y.2012年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

利用上述反应原理和装置,对含杂质的固体Co进行提纯(杂质不参加反应),发生的化学反应为:Co(固)+2HCl(气)=CoCl2(气)+H2(气).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  )

A. 容器1中的温度为600℃

B. 容器2中的固体是纯净的Co

C. 该装置最终导出的气体是CoCl2和H2

D. 固体Co从容器1到容器2的过程为物理变化

考点: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;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。

专题: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。

分析: A、题目没有指明温度,故难以判断容器中温度,可以据此解答;

B、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以知道,改变温度时该气态产物发生逆向反应,重新生成X和Y,可以判断在容器2中存在的是纯净的Co,可以据此解答;

C、根据B的分析可以完成解答;

D、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来完成解答.

解答: 解:A、题目没有指明温度,故难以判断容器中温度,故A说法错误;

B、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以知道,改变温度时该气态产物发生逆向反应,重新生成X和Y,可以判断在容器2中存在的是纯净的Co,故B说法正确;

C、根据题干信息 “一定温度下,在下图所示装置中,固体X与气体Y反应.生成气态产物,当改变温度时该气态产物发生逆向反应,重新生成X和Y”,可以知道,从容器2中出来的物质为Co和氯化氢,故C说法错误;

D、根据题给的化学方程式结合题给的信息可以知道,固体Co从容器1到容器2的过程为化学变化,故D说法错误.

故选B.

点评: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,首先,要熟记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原理、注意事项等等;然后,结合问题情景,细致地分析题意或者图示信息,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,设计好实验方案,或者是按照给出实验方案,进行细心探究即可.

25.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(  )


A.

2012年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

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


B.

2012年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

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


C.

2012年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

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、镁粉


D.

2012年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

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

考点: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;电解水实验;金属的化学性质;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。

专题: 元素化合物知识型。

分析: A、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,可以结合催化剂的定义来完成解答;

B、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,所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改变,可以据此解答;

C、根据氢元素的质量守恒来进行判断;

D、根据通电分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进行解答.

解答: 解:A、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,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,故A错误;

B、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,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,所以虽然锰元素的质量不变,但是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改变,故B错误;

C、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、镁粉,由于镁粉和锌粉是足量的,所以产生氢气质量应该相等,故C错误;

D、通电分解水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,故D正确.

故选D.

点评: 解答这类题目时,首先,要熟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(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),各物质的颜色、状态,反应的条件、类型,以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发生装置的相互联系;并且,一定要理解催化剂的概念、催化作用;等等;然后,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及相关信息,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,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、推理后,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.

点击此处下载文档(rar格式,261.98KB)


发布评论我来说2句

    最新文章

    可可英语官方微信(微信号:ikekenet)

    每天向大家推送短小精悍的英语学习资料.

    添加方式1.扫描上方可可官方微信二维码。
    添加方式2.搜索微信号ikekenet添加即可。